近年来,灵璧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围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以“五字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注重“实”字,项目安排以人为本。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从群众最急需、最关心的交通、卫生、改厕、污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入手,按照“一村一景、因村布景”的思路布局,结合村居特色和人文历史等现有资源,对房前屋后和空余地块采取硬化+复垦的方式,探索小花园、小菜园建设模式,让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突出“严”字,质量监管层层深化。分村制定年度计划,逐村审定建设项目,逐项落实建设时序,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启动发现、整改和追责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轮流分月度督查、调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实时跟踪问效,确保速度、质量“双达标”。
确保“净”字,环境整治长效常态。不断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每村5名保洁员及公益岗作用,积极发动干部群众,全面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大会战。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消除露天旱厕粪坑,在合理建设公厕基础上,加大力度建设水冲户厕,计划每年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0000户。
强化“活”字,逐步落实产业支撑。依托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盘活土地,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工程。立足自身特色,注重品牌化效应,坚持培育下楼镇阳光玫瑰葡萄、杨疃镇双孢菇、虞姬镇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项目,以虞姬文化园、渔沟奇石园为模范,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和富民增收。
围绕“厚”字,积极倡导乡风文明。深入挖掘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利用乡村大舞台、村史馆、道德讲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爱国教育等系列知识讲座,引导村民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全面展示乡村独特魅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