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 聂国春)11月17日,以“融普惠 新金融”为主题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线上举行,该峰会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主办方在峰会上公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名单,有141个来自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等行业的案例入围该名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峰会上介绍称,此次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评选与普惠金融发展新特点紧紧相扣,总共分成四大类,包括乡村振兴、新市民、产品和服务创新、消费权益保护,总计收到来自各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公司等834家单位的有效案例1206份,最终有141个案例入围。分类别来看,乡村振兴案例有42个,涉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农贷款、政企合作以及还物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新市民案例有17个,涉及创业贷款、住房租赁、教育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有75个,重点涉及数字技术应用等模式创新;消费权益保护案例有7个,涉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反欺诈等方面。记者注意到,涉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来自农行、招行、重庆小雨点小贷公司等机构。
曾刚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产品业务创新能力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信贷规模和增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总体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了四大新特点。一是主体不断拓展,新市民、养老等主题逐步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二是脱贫攻坚完成之后,脱贫人口还待提升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需要通过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持续支持;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快,金融机构必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突破这种运营成本、风控等方面的障碍;四是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保护问题,监管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下一步的普惠金融工作重点应紧扣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致力于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比如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等方向。”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