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包信和院士在纳米限域催化方面取得杰出成就
中国科大校长斩获催化领域最高学术奖
发布日期:07-25 09:21:38来源:合肥晚报
浏览次数:作者:刘畅司晨

       7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第二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荣获“第九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该奖项是中国催化领域的最高学术奖励。

  第二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以“面向双碳战略的催化科学与技术”为主题。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催化专业委员会颁发了“第九届中国催化奖”。其中,包信和院士因其在纳米限域催化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第九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

  包信和院士出生于1959年,他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发,在催化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新催化剂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发现和阐述了纳米限域条件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结构、电子特性和催化活性间的关联机制和作用规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建立了理论基础。发展出高性能的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创建晶格限域的单铁催化剂,实现了甲烷无氧转化直接制烯烃和高值化学品;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和催化过程,成功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低碳烯烃。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重大影响。

  大会上,包信和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作了题为“催化中的限域效应”的大会报告。

  在谈及催化和表面科学的未来挑战时,包信和表示,这项科学的基本挑战包括通过将数据科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推动新的催化发现。其目标是实现催化剂的精确设计,在温和条件下使产品的产量最大化,从而节约原料和资源。

  包信和说,数字化对于实现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有效数据驱动的跨学科开发至关重要。创建数字工作流,将催化设计、表征、动力学与相关工程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将加速催化科学的发现和创新。

  “中国催化奖”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包括“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中国催化青年奖”和“中国催化新秀奖”。其中,“中国催化成就奖”是中国催化领域的最高学术奖励。(记者 刘畅司晨

  

  来源:合肥晚报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