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25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日子。73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虽然武器落后,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有钢铁般的意志,有197653名烈士用鲜血写就了一部英雄史。抗美援朝胜利后,国家下定决心研究“两弹一星”,于是我们怀宁人的骄傲——邓稼先学成回国,他隐姓埋名6年带头研究出了原子弹,后又研制出氢弹,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怀宁县稼先学校教师陈义新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
怀宁县稼先学校因“两弹元勋”邓稼先而得名。学校把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精神作为学校德育之根,与邓稼先生平陈列馆建成“一校一馆”育人模式,新生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到邓稼先生平陈列馆参观学习,全面了解邓稼先的投身报国之情,以他在国防事业的伟大贡献感染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点燃科学之光。
“邓爷爷的爱国精神和科研精神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学习的财富,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他的故事,我们被他无私奉献和热忱的爱国之情感动。作为怀宁人,我们深感自豪,也会在学校勤奋学习,自立自强,立志长大后做邓爷爷一样的英雄。”怀宁县稼先学校初中学生李锦豪自豪地说。
“列队、格斗、打靶、整理内务……”一套内容丰富的军旅体验活动在幼儿园的操场展开。近日,怀宁县振宁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国防教育体验活动,200余名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国防的种子。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影响深远。怀宁县教育系统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月”宣传活动做足了“国防教育”文章,把家国与学生个人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国防、立志投身国防建设。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怀宁县星拱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学校特别邀请驻守部队官兵到学校与同学们同升一面国旗。在庄严肃穆的国歌中,官兵们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协调的升旗动作给千余名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间军人成为他们追捧的“明星”。“要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防力量,认识到国防人人有责,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荣誉感,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展国防知识问答,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国防意识根植学生心中。”校长李文周介绍说。
龙门是怀宁县第二中学的标志建筑,该建筑是由书法家邓石如题名。龙门旁的宣传栏是学校国防教育宣传角,学生在这里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看到祖国国防事业的强大路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每天很多学生在龙门下晨读,在红歌中成长,厚植了家国情怀。2023年怀宁县第二中学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殊荣。
怀宁县第二中学在长期的探索和创新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国防教育方案。“学校的工勤人员有14退役军人、特制的铃声是军号、校园歌曲是红歌,校园文化也是以国防教育为主题,就连学校的课程建设都加入了国防教育元素。物理课、化学课讲授军事装备研制历史和国防作用,语文和政治课堂讲国际形势,从队伍建设、环境育人、教育融合、综合实践都串联国防教育。”学校负责人程一国介绍说。该校以国防教育为切口对学生德育铸魂,培养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为国防建设而学习的信念。
全民国防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近日,怀宁县教育局和独秀小学接待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刘勇(化名)和他的爱人,他们向怀宁县教育局和独秀小学送来锦旗,以表达对子女就学的感谢。刘勇是新疆喀什某部队现役军人,曾在五类边远地区戍守边防15年,其两个子女先后在独秀小学学习,学校对两个孩子给予关爱,让远在边疆的刘勇安心戍守岗位。这种拥军拥属的鱼水情深感动了他,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要给县教育局和独秀小学送锦旗。这是他能想出来最能表达感谢之情的最直接和最淳朴的方式。
怀宁县教育局在拥军拥属做足了“暖心”工作。在军人子女就学方面优先保障,落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分政策,关心军人子女心理健康,开展节日慰问现役军人子女等活动;关注退役军人发展,加大对退役军人的培养力度,在教育教学、教务管理等方面优先培养;邀请抗美援朝革命英雄到学校讲红色故事,强化国防教育质量。国防建设人人有责,怀宁县教育局统筹教育资源,用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
强国必先强军,繁荣富强的中国在一个个军人用脊梁守护下日新月异。在国防建设的道路上,怀宁县教育局致力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强军爱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投身国防建设事业的热情。(李未停 汪玉燕;特约通讯员: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