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法律专委会副主任、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姝文参与小组讨论。会后,她向记者介绍今年的提案。“在本次会议上,我非常关注困境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王姝文说。
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去年,我省出台《安徽省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其他困境儿童保障力度。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其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明确保障对象,规范认定流程,优化保障标准。
“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求,亟需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王姝文说。因为工作原因,她经常参与法院、检察院的调研活动,以及共青团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王姝文表示,为更好地保障困境儿童权益,应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继续坚持推进分类保障制度。
王姝文认为,为增强困境儿童保护的合力,还应加强社区保护,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社区在困境儿童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困境儿童动态,也可以与社会组织及时沟通,对困境儿童进行帮扶。”“社会力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王姝文建议,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困境儿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购买力度,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还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儿童福利机构的资质认可,建立一套评优机制,激励相关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应探索‘互联网+救助’模式,支持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大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王姝文说。她建议,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起包括预防、评估、监管、多元主体合作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儿童信息数据化网络。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刘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