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黄平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加强联动、司法延伸、队伍建设,致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护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完善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完善《黄平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方案》,在改革庭审模式的同时,延伸拓展审判活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提升”。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合议庭,对未成年人被告人的审判和未成年人参与庭审的案件进行审理。将法庭设置为圆桌模式,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温度,消除其恐惧和对立情绪。针对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充分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采取启发疏导的方法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和帮助,开展对未成年人非监禁刑犯回访工作,加强未成年人审判体系专业化建设。
(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审判庭揭牌现场)
二是加强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构建“法院﹢N”的治理模式,积极与公安、检察、司法、妇联等部门对接协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犯罪源头治理等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难题进行交流探讨、互换意见。同时,与乡镇、社区等部门的强化协作,针对案件审理中的涉未成年人问题,联合多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印发《黄平县人民法院关于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将刑事、民事等案件庭审现场搬到校园,形成院校共建、法检联合、法警互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2024年以来,共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村委干部及社会各界参加旁听庭审、联动调解和案件陪审等100余次。
三是司法延伸,精准普法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法治副校长制度,选优配强员额法官组建法治副校长队伍,以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活动等为契机延伸普法,通过公开讲授法治课、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开展旁听庭审等形式,加强未成年人的学法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第三方媒体平台创新设置线上“法治学习角”,重点围绕校园易发的“防欺凌、防溺水、反电诈、防性侵”等内容,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学习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形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网络。2024年以来,共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32次,开展模拟法庭16次,参加学生达1万余人次。
四是队伍建设,组建青年宣讲团。挑选长期工作于审判执行一线,具有扎实法律知识和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青年干警组建法院宣讲团,积极探索朗诵、小品、快板、知识问答、普法游戏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普法形式,结合地域民族特色,走进乡镇、社区、企业等场所,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新的一年,黄平县人民法院将持续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司法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普及工作,以法治力量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